张乃清,闵行区文史专家。长年研究乡土历史文化,著有《上海闵行文史丛书(第一辑10卷,第二辑11卷,第三辑3卷)》和闵行地情风物专集20多卷。史海钩沉,“今日闵行”与张乃清老师携手推出“乃清叙史”,让我们在一段段闵行史话中,感受江南人文的魅力——
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,闵行区始终是先行者。100多年前,这里就吹响了现代化建设的号角。其中,率先实施交通现代化,虽然极为艰难,但由此改变了闵行本土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运。
1904年内河航运业崛起
清光绪三十年(1904),闵行镇秀才李显常(字镜海)集资组建本土第一家内河轮船公司,取名“敏航轮船局”,购置有客座200位的内河铁壳蒸汽内燃机小火轮,一艘名“闵馨”,另一艘名“湖江”,首辟闵行至上海南市关桥码头的内河客运航线,每日往返对开4班,俗呼“闵行班”。并在黄浦江对岸,设脚划船两艘,定时驶往闵行,与客轮启航时间对接。客轮航线途经闸港、杜行、塘湾、塘口、关港、王家渡等地。从此,从闵行老街到上海城区老城厢,仅“一潮水”即可到达,百姓称便。
展开剩余77%1913年(民国2年),法商立兴洋行创办的东方轮船公司购置两艘轮船,开辟上海至平湖航线,沿途不设码头,故意以低价招客,企图恃强侵占黄浦江内河航权。为此,李显常竭力奔走呼吁,以黄浦江关桥码头至平湖段水道不属租界范围为由,强调依约不得侵占我国内河主权,并向上海道署及会审公堂提出控诉。几经斗争,法国领事才不得不作让步,闵行人捍卫了黄浦江内河航运权。
1914年7月,闵行镇乔世德(字念椿)、南桥夏仁华(字志诚)收购法商立兴公司的两艘轮船联合经营,公司取名“闵南协记内河轮船公司”(简称“闵南轮船局”),推举李显常为董事长。后将航线延展到浙江平湖县,俗称“平湖班”,沿途在沙冈、叶榭、张泽、松江、汆来庙、洙泾、泖口、新棣等码头停靠。
1908年沪杭铁路过境
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商办“江苏省铁路股份有限公司”集股筹建沪杭甬铁路,这是开天劈地的重大事件。两年后,沪杭铁路基本建成,上海南站至松江、枫泾段率先通车,沿途设高昌庙、龙华、梅家弄、莘庄、新桥、明星桥等车站。
宣统元年(1909)5月30日,上海至嘉兴段通车。10日25日,上海至杭州段全线通车。民国3年(1914)1月,“苏路公司”由商办收归国有。次年12月,沪杭铁路起点由上海南站改到上海北站。
眼看“轰隆隆”的火车开来了,每天都有定时客车停留,人们购张票跨上车即可以远行,商家在外采购的货物可以由货车帮助托运进店,成群结队的外乡人前来经商、探亲、旅游。乡人进上海城区,去松江、嘉兴、杭州的往来交通如此便捷,真可谓“一步登天”。莘庄、梅陇等地区遇上了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。
1923年沪闵公路开通
1921年春,闵行镇李显谟(字英石)响应“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”倡议,决心启动修筑公路壮举,为家乡闯出一条谋求发展的新路。8月,“沪闵南柘长途汽车份有限公司筹备处”正式挂牌运营,以招股、借款、发行公债等方式筹集筑路资金。
1922年5月,上海县地段率先开工建设。先后购地涉及上千户人家,迁移坟墓800余座,建造桥梁11座。12月2日,沪闵路段基本筑成,长途汽车线即试通行。
1923年元旦,沪闵南柘公司隆重举行沪闵公路通车典礼。2月1日,沪闵公路客运班车正式通车运营。自南市沪闵南柘路起至闵行镇黄浦滩止,全程60华里。
1929年虹桥机场首航京沪两地
1921年1月,北洋政府鉴于京沪两地“绾毂南北”,决定兴资筹建京沪航空线。在勘察之后,选址于上海县和青浦县交界处,圈划民田267亩,其中240亩属上海县。后因经费不足,仅建成一条土质飞机跑道。当年6月29日,虹桥机场辟建工程基本竣工,但是设施简陋,京沪两地终未能正式通航,等到8年后才迎来首航,称“上海机场”。
最初的虹桥机场航站楼
作者:张乃清
编辑:黄圣源(实习)
初审:岳顺顺
复审:石思嘉
终审:徐雷冰
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什么是股票杠杆
发布于:上海市